专题报道
Special Coverag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正文信息
“善建”文化故事第一辑
信息来源:项目部  作者:党工部  发布时间:2013-01-11  阅读次数:2542
编者按:集团公司整合62年的奋斗和发展史,将企业文化的优秀基因整理、提炼、完善形成了“善建”文化体系,获得“四川省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奖。同时,集团以企业文化为抓手的“善建”品牌建设,获得“四川省企业现代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为阶段性地总结“善建”文化实践工作,大力弘扬贯彻落实中的优秀人物和先进事迹,进一步深化“善建”文化体系的贯彻落实工作,在全集团广泛征集“善建”文化体系故事和案例。经过我们第一次深入一线挖掘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有很多值得我们感动的故事,有很多值得我们弘扬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一个华西人的精气神。这些小小的精神汇集起来,就是一股力量,一股激励我们奋发进取的力量,一股促进项目生产、推动公司发展的力量。我们还需要更多发现的眼睛和精神去凝聚这种力量,用这种不竭的力量来塑造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化、提升员工素质。
 
 
手——劳模的力量
一双看不出纹路厚实的手,是他一生辛勤工作的见证;一身蓝布工作服,红色安全帽,就是他工作形象的勾勒;徒手爬脚手架的背影是他工作的剪影。这就是公司的劳动模范,詹玉民。由于他任劳任怨、兢兢业业,退休后被返聘,成为莱茵春天商业中心工程主管工长,负责安全、质量、进度,班组间的综合协调工作。
有一次,正是支模架的关键环节,他带着他的徒弟一起到现场巡查。一眨眼的功夫就徒手爬上了模架。傍边的人见状,急忙说“詹师傅,您小心点,快下来”,他笑笑说“没事,我看看就下来”。下来后,徒弟就问“怎么都不带上手套,现在好冷哟”。詹师傅,拍拍手说“不戴手套,才踏实。”徒弟不好意思的说“您刚才的身手敏捷,我一个年轻人都赶不上”。詹师傅,拍拍他的肩,宽厚的说“我自己不上去检查,就不知道到底牢固不牢固。”见着詹师傅对工作亲力亲为,徒弟备受鼓舞。
詹师傅虽已退休,但身体骨健朗,一看有股使不完的劲,在项目上充分发挥余热,带动和影响着身边的人。他认真负责、爱岗敬业的精神深受公司职工的钦佩。他那磨掉了纹路的双手,虽然模糊了岁月的痕迹,却感动着我,心生敬仰。因为这就是劳模的力量。
                                               (文/吴冬梅)
 
焊工里的一朵奇葩
1986年1月,正值花季的吴亚琼来到四川十一建,成为当时唯一的女焊工。要说一个女孩子为什么选择电气焊,吴亚琼向我们道出了她当初的小秘密:手握焊枪很神气,富有挑战性,有成就感。由此,吴亚琼便与电气焊结下了深深的情缘。
业精于勤 止于至善
初学电气焊,师傅对吴亚琼说:“干这一行很辛苦,你如果吃不消可以随时改行学预算或材料”。但她没有退缩,而是暗自下定决心:既然选择这一行,就得把这一行做得像样,绝不当“逃兵”。
都说“电气焊三天半,是人就会干”。但真要弄出点名堂来,那可是难上加难。吴亚琼为了尽快掌握焊接技巧,练就扎实基本功,每天利用工余时间,虚心向同事学习,向师傅请教,刻苦钻研焊接技术,经常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关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在工地上进行技能练习。她深知,要成为一名优秀焊工,仅动手能力强还不行,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她自费买来了《焊工工艺学》、《金属材料焊接》、《无损检测理论》等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实践。在学习中虚心向老师请教,同师兄弟互相切磋技艺,博采众家之长。正是有了这种不怕吃苦、不懈追求的精神,她逐步成长为公司技术进步最快、焊接质量最好的青年焊工。
千锤百炼 砥砺前行
2003年7月,资中坑口电厂2#炉发生爆管。为抢时间减少损失,不等炉内温度完全冷却,吴亚琼就率先钻了进去,弥漫的粉尘充斥着每一寸空间,一瞬间就变成了“白人”。经仔细检查,发现是由于制造厂直接采用管座插入式焊接方法造成的焊缝缺陷,如果再按照原工艺施焊,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凭着多年的焊接经验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她大胆采用了骑座式焊接并用氩弧焊打底、电焊盖面的焊接工艺,仅一天一夜就完全修复,射线合格率100%,为机组的检修节约了大量时间。
2010年10月,宜宾丝丽雅短纤技改项目高压油管安装,工艺要求特殊是吴亚琼从未遇见的,焊口要求百分百探伤检查,一个微小的气孔都必须返工施焊,加之工期紧,一度给施工带来极大困扰。为此,她一边查阅相关化工焊接工艺资料,一边虚心向化工界同行请教学习。经过反复实践探索,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实用高效的焊接方法,提前三天完成任务,探伤一次合格率竟高达100%。业主盛赞她为焊工里的一朵奇葩,并把同类型的另一工程项目直接发包给公司。
由于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操作技能,吴亚琼“羽翼”渐丰,屡获殊荣:2005年,她荣获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公司参加宜宾市“奥太杯”手工钨极氩弧焊比赛,荣获二等奖;2012年,参加华西集团职工技能大赛,勇拿气焊第一名,荣获集团首届2009—2012年华西建设者杯“十大技术标兵”称号。
教学相长 传承善建
一棵树再高大,只能称之为树,只有许多大树聚集在一起,那才是森林。吴亚琼正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多年来,她对待同事热心指导、毫无保留,对待徒弟倾囊相授、精心锤炼。她利用参加自贡市焊接培训教学的机会,与同行探讨焊接理论和实践操作,将先进的工艺和操作技术带回公司向同事们讲解传授。同时,结合实际,举一反三,在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过硬实用的焊接施工方法。在她的带动培养下,许多新同事很快掌握了要领,进步很快,成长为公司焊工队伍的中坚力量。
吴亚琼是千万华西人中平凡的一员,但她用她的平凡谱写了一曲“善建者”的凯歌,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群技术工人不平凡的风采。
(文/李海深)
 
“管总”,我们心中的榜样
和“管总”打交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参加工作的2000年。那时候我刚到公司,不管是工人师傅,还是项目上或分公司里的领导,甚至是建设单位的代表,都称他“管总”。起初,我心里一直犯嘀咕,因为从穿着打扮,尤其是那个“为人民服务”的斜挎帆布包包来看,“管总”确实不像是一个多大的官儿!
后来才知道,“管总”并不姓管,本名卢泽良,从78年开始就在十一公司安装处工作,做过管工、干过管道工长也当过管道项目经理。总而言之,一直做着与管道密切相关的工作,也许正是从事管道安装的这种老资格,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就自然而然的尊称他“管总”了。
现在,我在十一公司工作也有12年了,常常自谥将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华西集团,不过比起管总这就逊色多了。从78年参加工作至今,管总已经在十一公司兢兢业业的工作了35年,何止是青春,可谓一生的心血都与华西集团紧密相连。细数起来,管总参与过的大小安装工程项目近40个,自贡、宜宾、绵阳、攀枝花、成都甚至新疆都留下过他施工的印记。20岁生日在宜宾三厂、30岁生日在江安火电厂、40岁生日在宜宾五粮液集团、50岁生日在成都环球特玻,更有记不清的佳节与兄弟们奋战在施工第一线。
时光留转,岁月的痕迹已悄然镌刻在了管总脸上,但总有些美好的东西始终是不变的。一如“为人民服务”的帆布包包,虽然换了很多个,但如今管总依然天天背着;一如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管道,依然从不觉得厌烦;一如对华西十一建的情感,依然历久弥香。如今,即将步入退休之年的管总依然活跃在十一公司安分司的施工现场,曾有领导问过他退休后的打算,他的脱口而出很朴实,“生是十一公司的人,死是十一公司的鬼”!
我想没有人会否认,无论是华西过去的成就或是明天的辉煌,都离不开像管总这样的挚爱华西的普通员工的默默奉献,汗水浇筑丰碑,智慧谱写华章,激情成就梦想!管总,你是我们心中的榜样!
                                             (文/余柯汕)
 
以笔测算,方寸之间显正气
陈昌蓉,是一个话语不多的女孩子,但她却担任着大项目部内控组组长,全面负责莱茵春天商业中心工程项目预决算、收方等工作。平日的工作里,总是仔细的看着一堆堆图纸,并到施工现场查看,耐心的拿着铅笔与计算器圈圈点点,在图纸与电脑间比算着。
在一次与木工班班组长收方验收过程中,她发现对方所报的数量与实际发生不合,并提出置疑,班组长陪着笑脸说:“是这么多,你就签了吧!”她说:“不可能吧?我之前到现场看过,计算出的量和你报的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出入?”对方见状,立即摆出硬朗的姿态:“什么不可能哟,你们工长都签收了,反正有这么多。”见对方不服气,她便提出到施工现场再次比对,班组长这才没了辙,小声的嘟囔着:“又没拿你的钱,干嘛这么认真?”她斩钉截铁地说:“我干工作就是这样,该多少就是多少,绝不弄虚作假!”一句话说得班组长面红耳赤。因为在他面前这个看似不起眼的80后小姑娘干起工作却是这样的严谨。
莱茵春天商业中心工程刚开工时,由于预算人员有限,加上之前完工的五粮液玻璃厂仓库、陶坛酒库等四个工程同时在办理决算,使得她不得不每天往返于工地与事务所之间。白天到事务所办决算,晚上在办公室看图纸算量到深夜,这样忙碌了40多天,终于在规定时间内把决算工程办好。人跑瘦了,眼睛熬红了,她却没有一句怨言,“这是我的工作,应该的。”一句朴实的话语,正如这位朴实的女孩儿,用青春和实际行动诠释着“善建者·华西”的内在底气。
                                              (文/张庆琳)
 
安全为本
“凡进入施工现场人员,请正确佩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这是李安泉同志每天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戴好安全帽,拿上扩音器,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班前喊话。他以宏亮的声音提醒着每位农民工安全不是口号,而是行动。随后在施工现场逐一巡查,对没有正确佩戴安全帽的人员耐心的指正,确保第一道安全防线。
李安泉同志是莱茵春天商业中心项目质安组组长,全面负责项目工程的安全、质量工作。“百年大计,安全第一”李工把这八个字作为自己的作右铭,他深知安全维系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利益与发展,更是无数个家庭的平安和幸福。项目里有许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兄弟,他们文化程度有限,对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李工就利用下班时间,在项目里开展民工夜校学习活动,用真实的安全实例把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深入浅出的讲给他们听,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强化农民工的安全意识。
在一次查看模板关模时,李工发现模板出现了严重的涨模现象,要求木工班组立即撤下重新关模,但对方声称:“这样的现象在建筑行业是通病。”李工义正言词的说道:“在我这儿没有通病,不合格就是不行,必须整改,快撤了!”没有给对方留下一点商量的余地。
他的严于行、宽于人,营造了“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一线生产环境。
                                          (文/张庆琳)
 
安放在项目的青春
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中小企业园区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工程)Ⅱ、Ⅲ标段工程,12月底完成了沥青路面的铺设,得到了宜宾临港建设有限公司的高度赞扬。项目经理对负责该工程的执行经理莫金平同志也是大加表扬,“小莫,好学肯干,虽然学的不是这个专业,但参加工作后就主动积极的在职修学,2011年就取得了土木工程的本科学历,工作上也完全能胜任。有一次问他耍朋友没有,他回答说没时间耍得。可想而知,他是把时间和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像这样勤奋的青年人就是要多宣传和引导。”
为了更为客观的掌握莫金平同志的工作表现,我们特地访问了宜宾临港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其说明了来意后,李总高兴的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说:
第一,小莫人虽年轻,但能站在公司的立场急业主所急,并能很好的理解业主的意图,及时处理,对他的工作我们非常的满意。如为了方便百姓出行,在老宜南路和新道路之间需要增加一条连接道路。他得知情况后,虽不是承建范围内的工作内容,但及时地征得项目经理同意后,便积极的协调组织人员、机器,按照市政道路的标准,6天便就完成了40米左右的沥青路面铺设。
第二,狠抓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特别是10中旬以来,为抢回连续雨天影响的工期,全力追赶进度,严格加班制度,并实行“样板化、批量化”施工,在基坑处理、雨污水管埋设、检查井施工、碎石铺设等方面的质量优良。11月中旬,临港建设局在这个工程召开了现场会。临港区规划局李局长对该工程的路基施工、排水管道安装、以及排水管道的沟槽回填等给予了高度肯定,还说“所有在临港产业园区的参建单位只有华西十一建才是真正的想在临港做工程,而且是愿意把工程做好的施工单位。”,同时也得到了临港开发区其余的参建单位的充分认可。
第三,该同志在与我们的日常工作沟通协调中,效果好。通过平时的接触,我们也发现小莫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年轻人,很不错,像这样的年轻人就是要多宣传,让他们鼓足干劲。
                                             (文/吴冬梅)
 
舍小家顾大家
刘皓,2008年参加工作,但其言谈举止都能透露出他在实践中砥砺成长的成熟气质。南溪长江国际二期采用的是大清包模式,作为该工程的执行经理,对业主、劳务公司、监理方的协调,要求更加的具有挑战性。但他吃住在项目,肯学肯干,有上进心,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中,以优秀的表现被集团团委评为“优秀对子”。年初,他走进了结婚殿堂,但结婚前后请假不过3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虽然家在宜宾,但一次也没顾不上陪老婆去产检。前不久,老婆生孩子,也都没请假回去陪陪爱人和小宝宝。正是他舍小家顾大家,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完成了南溪长江国际二期10万余平米艰巨的收尾工作。
与他有着一样精神的人还有莱茵春天项目部的任莉灵。她在大项目担任着后勤工作,负责党群工作、会议筹备、编制月报、年报等工作。她是学道路造价,之前也在宜南快速通道工程做内业。在之前对这份工作的不理解,觉得任何人都可以做,她学道路造价更是无用武之地,到现在的体验认知,她有着付出的辛酸与被认可的激动。在她生小孩前一周,还坚持在上班,宝宝刚满40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因为她深知岗位的重要性,很多事还等着她去做。因为这份工作涉及到项目内部的协调、组织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像造价,只要拿起图纸就能算。所以,她在小“家”与大“家”面前,尽管她也不忍心孩子这么小就没奶吃,但仍旧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大“家”。
这些小小的抉择,看起来不值一提,更不用大肆宣扬,但他们的付出却传递着一种正能力,温暖着这个冬季,让我们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文/吴冬梅)
分享到:
0